🐦‍⬛10/29好書導讀系列活動三:「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行動展」桌遊體驗

導讀內容:配合「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行動展」帶領同學體驗「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 」桌遊

導讀人:劉麗菁 老師

時間:10/29(三)第七節

地點:圖書館3樓

報名時間:即日起 至 10月28日(二)中午12:30

報名方式:請點進並填寫表單

人數上限:36人

※活動僅限校內同仁及同學參與,無開放校外人士。

※除填寫表單還需於10/29(三)12:30 前 繳交 導師同意書,讀者服務組將以當日簽到記錄統一辦理公假。

※錄取名單將於10/28(二)下午公告在學校首頁,請自行查看,並準時參與。

活動海報

關於展覽(彰女圖書館展期10月15日至11月5日)

動物,在人類文學作品裡,從未缺席。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都有動物的圖騰形象、生活寫照、互動情感,甚至擬人的一切。這些泛稱的動物文學,蘊含人與「人以外的」大地生物之關係糾結。 臺灣文學悠遠的歷史,當然也不乏動物的題材。

原住民族有靈動山海的動物精魂、古典漢詩有島國獨具的鹿蹄鳥跡、日治小說有勞苦堪憐的牛犢馬匹,現代主義文學意識深處可從動物看到人的原始獸性、都市文學常見溫暖陪伴的阿貓阿狗,當代的自然書寫則又話鋒一轉開始反思人類文明膨脹的不應該……。

動物不用文字,不過,人類挺身代寫,以「動物文學」豐富了身體和生命經驗的多元。《聖經・約伯記》一段詩意的話,「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走獸飛鳥,是無比深邃的自然界,人類在此發現超越人類的智慧,所以必須,成為人以外的。

桌遊《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

棲地生存是一場戰爭, 島嶼隨著時間演化成水泥叢林, 活著,在山林、荒原、大海之間。

遊戲中,玩家們將扮演不同的動物, 努力創造自己的生存路徑, 在林立的工廠、污染的環境, 以及其他動物的競爭下, 獲取食物與水源, 在這場棲地鬥爭中, 活著,是唯一的目標。

而你, 會是這場生存亂鬥中的倖存者嗎?

在這遊戲中每個動物都有獨特的生存條件,在每回合透過拼板塊創造棲地,並移動足跡覓食所需的資源,過程中你會遇到與其他動物足跡重疊,可能引發資源搶奪,或有時得鋌而走險進入有風險的板塊,你必須讓自己在每回合得以支付資源後活下來!

以上內容轉自【台灣文學館:文學五金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