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講座:街頭的流離者

公告內容:
📋 活動內容
有沒有可能,我們一起,盡可能不落下任何人?
我所陪伴的人們,從來也不能被單一歸類為好人或壞人,我們都擁有共通的人性,有善良,亦有貪婪,有冷漠,亦有愛與被愛的渴望。
大學畢業生因病失業、不見容於家,到街上遭譏諷「年輕人跟老人搶什麼物資」,只能隱身更暗角。女性徘徊身心暴力充斥的街頭,竟為尋求「更安心」的避風港。
高齡流離者被視作「死了也無所謂」;黑洞般的匱乏,成了詐騙集團的完美獵物;一度搬離的人重回街頭;一場車禍意外,讓一個人失去老師身分,甚而包含他作為人的生存位置。

● 自光亮驅離、視野淨空,由城市這頭漂至那頭,流離者依舊在街頭。
● 一切無關年齡、性別、身分,我們身處的環境比我們想像的更脆弱。

社工楊小豌,大學時從台北的艋舺公園開始接觸無家者,畢業後返回台中,偕一群志工繼續陪伴流離者的日常。有人質疑:「你頂大畢業欸,年紀輕輕為什麼做這種工作?」甚至無家者都問:「幹麼老往這種地方跑?」
而她以書寫作為回答,記下心上的重重撞擊,記憶無數滄桑的靈魂,望向他們看著的方向。因其微小的進步同喜,當挫敗又無力時,轉念想道:人生嘛,有重新站起來時,便也有再度跌倒時。
她但願成為「撿海星的人」,只要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苦難被看見了,療癒便發生了。

● 我們能否不急著以「排除」來面對無法理解的人事物?
● 會不會有一天,被拒絕的人成了我們自己?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MqBZGJLcb164yK2v6
🕗 日期
6月18日(三)13:05 ~ 14:55(第5-6節)
🚀 地點
翻轉教室(求真樓三樓)
🎙️ 講者
楊小豌|《街頭的流離者》作者、社工師

👻 講者簡介︱楊小豌
一位高中時期便立志踏上助人工作之路的新鮮人。
2018年底,在萬華受到「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許多滋養,並開始以不同角色深入艋舺公園。亦參與「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監所訪談計畫」,進到獄中訪談多位長期監禁受刑人,反思著人們共同的脆弱與力量。
2021年自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同年考上社工師專技高考合格。隨後回到家鄉台中,擔任「台灣國際禧年關懷協會」社工。除了協同志工每週固定街訪,亦經營日間關懷據點「平等街小站」,提供甘苦人一個隱身於城市中的休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