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中】12/23紅樓講座_天文&宇宙系列 II

物質就物質,為何要反?反甚麼?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為近代物理的兩大基石。量子力學擅長描述小尺度的量子世界,以隨機性來刻畫粒子的運動;相對論擅長描述大尺度的天體運動,時間與空間相關密不可分。然而這兩個理論本質並不相容,科學家於是嘗試將這兩大理論結合,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反物質的時間方向與正常物質相反,其餘的性質卻完全一樣。

根據理論推測,宇宙大爆炸後,物質與反物質成雙成對的出現,也會成雙成對的湮滅,這與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大相逕庭:幾乎沒有反物質的存在,科學家因此預測,也許反物質所適用的物理定律和正常的物質有些微的差異,導致現在幾乎觀測不到。

高能物理學家透過質子加速器,將質子加速到趨近光速後撞擊金屬靶,去研究高能量環境下,基本粒子的交互作用力有什麼變化。科學家建造偵測器去捕捉所有撞擊後留下的「殘骸」,去重建撞擊時的經過是什麼?如同一個偵探,透過犯罪現場去推論犯案的過程,進而推論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

教務處補充說明:

1.名詞:物質、暗物質、反物質、相對論、量子力學、成對湮滅、加速器各是甚麼?

2.參加講座同學由教務處代請公假。(以現場簽到簿為準)

3.參加講座同學具有參加114年暑假夏令營活動優先權。

  • 講座時間:12/23(一) 10:00~12:00 (需現場簽到,代請公假)
  • 講座教授:林杰教授
  • 講座地點:科學館1F
  • 報名請掃QR Code
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