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 ↓↓↓
112學年度生涯線上:Herstory報導(請點我)
111學年度生涯線上:Herstory報導(請點我)
110學年度生涯線上:Herstory報導(請點我)
♡ 112-1 點亮她時代講座#1:●數理化學群● 「周旋在研究⼯作與三個孩⼦間的掙扎與平衡」♡
生涯義工:胡淳鈁、董郁紋、林佳苓、謝勻榛 編 112.09.13
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圖書館三樓,一場盛大饗宴即將在此舉行!在這次的講座中能得到什麼樣的收穫呢?陳惠玉教授將與大家分享身為女性科學家,面臨工作與家庭間失衡及各種困境狀況之解方。讓我們參與惠玉教授的經驗談,一同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講者簡介:
陳惠玉 中興大學 物理學系 教授
學歷:中原大學應用物理所(碩士/博士)、中原大學物理學系
工作經歷:
中興大學學物理學系 副教授
逢甲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副教授
台灣物理學會 物理科普雜誌「物理雙月刊」總編輯
國科會 科學發展月刊 編輯委員
求學經歷
講師陳惠玉就讀的小學是一所不到百人的偏鄉學校,與都會學校相較、教學資源相對少,這些看似缺點的因素對她而言是絕佳的機會。由於學校人數少、競爭小,一人當十人用、參加比賽的機會很多,讓講師累積很多嘗試與成長的機會。
升上國中,物理老師開放自由、讓她可以隨時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在她心中種下喜愛實驗的種子。原先家長希望講師選擇職業導向的護校,因緣際會下她進入高中就讀;即便與原先目標不相同、高中成績表現亦不出色,講師對物理的喜歡仍舊不減,升大學選填志願時,只填物理系、填上全台所有的物理系!
雖私立大學的資源少,只要肯努力仍能爭取到很多能夠運用的資源、獎學金等。準備報考研究所時,身旁的同學都以國立研究所為目標,而講師卻因喜歡大學教授的授課方式,只打算留在原校實驗室,博士班亦是如此。同時期許自己能申請千里馬計畫、到國外學習。
因千里馬計畫到美國前,講師對於物理專業的世界是無時不刻地和實驗室黏在一起、做研究再發表,不斷重複此循環;而在美國,講師找到了做研究的意義,重新學習相關知識與實驗,與其他人討論研究相關的問題,讓複雜難懂的專業術語變成男女老少都能理解的話語。這期間是講師最快樂一段時光,亦是專業生涯中很重要的轉變。
職場甘苦談
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教授這份工作很輕鬆,還可以常常出國,但事實並非如此。
教授這份工作雖然上課時數不多,卻需要花許多時間準備課程內容,離開學校後還得持續關注研究工作,24小時不停歇。除此之外需撰寫論文、發表論文,還有許多社會服務工作需進行,例如:擔任講師。
「發表論文」是衡量教授工作績效的方法之一,有時會需要到國外參與交流,而透過每年書寫年度計畫表提交給國科會,核准後方可拿到一年的研究經費、才有經費出國進行專業交流。講師曾有兩次未經核准之經歷,第一次靠同事資助撐過去,另一次她決定轉換方向、申請另一個領域之計畫,此後她的經費便沒有斷過!「路不轉、人轉」是很重要的處世態度。
Work-life balance
有了小孩後,要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變得更加困難,時常讓講師覺得被時間追著跑。為了照顧家庭,講師曾放棄多次出國參加研討會的機會,論文量亦因而減少;與未婚的同事相比,在工作發展上受到諸多限制。
講師目前的解決方法是讓家庭結合工作,在可以的狀況下帶著小孩完成工作。面對時間不足的問題,講師發現婚前即使有一整天的時間,卻沒被妥善運用而浪費;與其抱怨時間不夠,不如善用時間、增加專注度,提高做事效率。工作之餘,講師積極培養興趣,讓生活不只侷限於特定的事物、遠離工作中的瑣事,給自己一點放鬆的空間。
Q&A:
Q:壓力怎麼調適?
A:看雜書、打毛線、追劇、 將腦袋清空、離開熟悉的環境,重新探險等,想辦法「抽離」讓自己感到壓力的事情。
Q:如何定義一個人是位物理學家?
A:遇到問題沒有停下來,繼續「探究為什麼」,就是科學家的精神。(好奇→看見問題→發問→找出答案)
Q:會對小孩的學業成績要求很高嗎?
A:當然會很高。每個父母一定都會希望孩子是最好的,但不會以同一標準要求孩子,會依照每個孩子的特性去決定要求的高度。盡量尊重小孩的想法,以理性的溝通引導孩子自己對未來規劃,讓孩子自己學著自我要求。
小編後記:
在本次講座中啟發小編最深的是關於「時間管理」這件事,經常覺得自己事情做了很久卻收穫寥寥,仔細回想才發覺那段時間裡自己並沒有拿出該有的專注。同時小編對於惠玉教授能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間找到平衡感到十分敬佩,期許課業繁忙的彰女同學們亦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